闲话清明

  不知不觉就到了清明节气,再过谷雨节气,就到了立夏节气,那时春天就结束了,夏天就开始了。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,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。古人云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净明洁,故谓之清明。”大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后,万物都除去了尘埃,而有了“清净明洁”的面貌吧。

  古人为清明节气归纳的三种物候是“桐始华,田鼠化为鴽,虹始见”。第一候“桐始华”指的是桐树开花,桐树有好几种,在这个时节开花的是白桐。第二候“田鼠化为鴽”理解起来颇有一些困难,鴽就是鹌鹑,田鼠和鹌鹑是两种不同的动物,如何能够相互转化呢。其实,这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大自然独特的理解方式,古人认为田鼠属阴,鹌鹑属阳,清明是阳气渐盛的时节,阴可以为阳所化,因此田鼠可以化为鹌鹑。这也启示我们,要尝试先用古人自己的逻辑理解古人的话,而不必匆忙下判断。第三候“虹始见”指的是彩虹在这一时节开始出现在天际,虽然这种说法未必准确科学,却也体现了古人的浪漫诗意。

  说到诗意,古人留下了数不清的写清明的诗词,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唐人杜牧的《清明》了。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,杜牧诗中所说的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必是前去祭扫先人坟墓的后人。宋人高翥也写过一首《清明》,主题也是扫墓,首颔两联云: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”慎终追远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视的价值,它通过扫墓祭祖等形式得到表现,它表达了后人对先贤的敬爱之情,也是道德养成的一种方式,《论语》就曾说过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
  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时节。宋人吴惟信有一首七绝《苏堤清明即事》: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”清明时节,城中居民来到苏堤踏青,游赏了大半天,待到日暮,众人散去,苏堤由热闹重归寂静,堤岸上的万株杨柳,只有流莺栖居其上。宋代大儒程颢也在诗中提醒大家“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”。

  与清明扫墓的诗作流露出的沉痛相比,清明踏青的诗作呈现出了一派怡然之情。清明正是这样一个沉痛与怡然纠缠在一起的奇妙节日。(陈彧之)

责任编辑: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   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版权所有:中共吉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吉林省监察厅
吉ICP备14004049号-1